“V”字形法则锐、平、缓、直、反新口诀

构造地质学中,当岩层横过沟谷的时候,由于山坡坡向、坡度角与岩层倾斜方向、倾角大小呈现比较复杂的状态,当其把地质界线投影在平面图上的时候,就会在带有等高线的较大比例尺地形图上出现“V”字形字样。传统的口诀是什么相反相同、相同相反、相同相同的说教。无论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或者记忆,都不是十分清楚和方便。多年野外地质工作,和后来的教学工作中,逐渐摸索出了一个新口诀:锐。平、缓、直、反。只有五个字,标明了五种状态,足够野外或者教学使用。当我们侧视山坡的时候,用野外记录簿的一个直角对准岩层在山坡上的出露点,就可以得到被野外记录簿划分开的三区二线(参见附图)。上区为“锐”区,向下是水平线,再向下是被野外记录簿遮挡住了的“缓”区,继续向下是垂线,最后余下的就是“反”区。

新口诀详细解读如下:

锐:平面图上就是地质界线的弯曲程度比等高线弯曲更尖锐。这就是传统的相同相同。

平:就是水平岩层,平面图上就是地质界线的弯曲程度与等高线弯曲完全平行。传统口诀中没有这点。

缓:平面图上就是地质界线的弯曲程度比等高线弯曲相似,但是比等高线的弯曲更加平缓些。这就是传统的相反相同。

直:就是直立岩层或者断层,平面图上就是地质界线根本不弯曲,而是以直线通过沟谷。传统口诀中也没有这点。

反:平面图上就是地质界线的弯曲程度与等高线弯曲的形态是完全相反的。在山脊上地质界线指向山顶,在沟谷中地质界线指向沟口。这就是传统的相同相反。

新口诀的最大特点就是,简单、易记、易用。从锐、平、缓、直、反的逐步变化过程中,全面概括了三区二线的各自独特的状态和制图表现。

实际操作中,只要需要的时候,把野外记录簿或者图夹的方角对准山坡上的界线出露点,立即就明白应该如何勾绘界线通过沟谷的形态,完成野外制图任务。

各位地学界的老少朋友,尽可以对此创新认知和实际操作进行质疑,并用以与传统的三句12字的“V字形法则”旧口诀对比,看看哪一个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当然在才开始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对新口诀的学习、理解和消化、掌握的过程。欢迎朋友们议论和采用!


文章作者: 物探网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物探网 !
 上一篇
Globalmapper Script Reference Globalmapper Script Reference
http://www.globalmapper.com/helpv13/ScriptReference.html
2012-03-07
本篇 
“V”字形法则锐、平、缓、直、反新口诀 “V”字形法则锐、平、缓、直、反新口诀
构造地质学中,当岩层横过沟谷的时候,由于山坡坡向、坡度角与岩层倾斜方向、倾角大小呈现比较复杂的状态,当其把地质界线投影在平面图上的时候,就会在带有等高线的较大比例尺地形图上出现“V”字形字样。传统的口诀是什么相反相同、相同相反、相同相同的说
2012-03-02
  目录